馆藏珍品解读一千讲
在《真理之光》展墙上,挂着许多延安时期军民开展体育运动时的照片。抗日战争开始后,八路军陆续开赴前线,陕北红区各方面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,中共领导人在工作之余,开始关心起大家的身体素质来。那么,延安的全民、全军的体育工作,是怎样开展的呢?
1935年10月,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结束艰苦卓绝的长征,将陕北作为根据地中心。不久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,并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建为陕甘宁边区政府。被誉为“抗日的灯塔、革命的圣地”的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虽条件艰苦,但体育事业并非空白。
初期,由于物资匮乏,延安军民不得不自己制造一些体育设备。一时间,篮球架、排球网、单杠、双杠等器械纷纷被制造出来并投入使用。每到夕阳西下,延安的山坡沟渠和延河两岸就热闹起来,球场上、空地上都是锻炼的人群,人们都在跳集体舞、做游戏。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就曾是一片篮球场,朱老总每次去打球也是排着队,等场上一支球队落败后再上场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时期的体育,第一次真正使人民大众成为体育的主人,唤醒了民众的体育权利意识。
抗战时期,延安城内外的运动场随处可见,延安体育会几乎每个星期天都组织体育活动,项目丰富多彩。有扭秧歌、踩高跷、武术、举石、踢毽子等。同时,很多带有现代色彩的理念在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已经萌发。延安体育会曾倡导“十分钟运动”“大家要运动、运动要经常”,这都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思路。
冰球、网球、棒球,这些现代人看来都很新潮的运动项目,在延安时期都已经得到开展。而田径、篮球等体育项目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已经达到了不俗的水准。
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不久,就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为数众多、级别不同的综合或单项运动竞赛,以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、活跃军民文化娱乐生活。这其中规格最高、规模最大、成绩最好、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在1942年9月初举办的“九一”扩大运动会。运动会由朱德任会长、贺龙任副会长、李富春任总裁判,吸引了边区内外军民共计1388人参加。在6天的比赛里,延安并不宽敞的川道、山谷成为运动的海洋,运动员们展开了50米、1500米、10000米、400米接力、跳高、跳远、铁球、射击、篮球、排球和游泳等数十个项目的比拼和表演。
最有趣的比赛项目当属游泳和跳水。人们用一天时间就地取材修出了一块长50米、宽10米、最深处为2米的“游泳池”,跳水台更是直接设在清凉山脚下一块距离水面3米的巨石上”。
在抗战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,军民参加锻炼是为了强健体魄服务于发展生产和抗击敌寇。当时的群众体育、学校体育的开展都是围绕战争这一主题进行的。非有钢铁一般的身体和艰苦卓绝的精神不能得到最后胜利,而体育锻炼恰恰是强健身心的必需。
党中央的到来,通过以体育等活动,改变了陕北地区长期以来愚昧迷信盛行、缺乏卫生观念、身体素质低下等问题,形成了守纪律、讲团结的社会氛围。另一方面,在党的领导和边区群众的努力下,陕甘宁边区有了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、活跃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一定的物质条件,也推动了红色体育的发展。
《真理之光》博物馆
万件党建珍贵藏品
每一件珍贵展品都有一段故事
它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
代表着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
往期精彩回顾